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能适应吗?我能做什么?”,致敬所有医师!

2019年8月19日,是我国第二个医师节。有这样一群生命卫士,“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他们的追求与理想。

他们远赴中非,支援新疆,走进黔、青、川等地,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笃实前行,为患者托起了一次次生命的希望。让小医为您连线这群身处异乡的人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光辉岁月。









今日站:

温医大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1 

援非医者夏柏喜:

为需要援助的人们而选择远行

夏柏喜是麻醉科医生,工作20年来,他认真负责,技术精湛,已成长为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麻醉科的中坚力量。6月3日,夏柏喜奔赴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友谊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助工作

谈及当时报名的初衷,夏柏喜笑言:“援非医疗行动是我国与非洲国家建立深厚友谊的一个渠道和桥梁,有这样一个为国争光、为国奉献的机会,我感到非常幸运。”

据了解,夏柏喜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尽管她平日工作繁忙,深知家庭也会承担一定的压力,但她还是最终选择了理解并表示全力支持。

  夏柏喜表示,尽管当地各类传染病肆虐,对医疗安全尤其是参与手术的医生职业暴露率有一定的隐患,但他依旧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完成好医疗任务的同时,一定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同时,他深切感谢温医大、医院党委、各科室和家人的支持,表示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好国家援外工作,树医院形象,为国争光。

2019年8月1日早上7点,夏柏喜正在驻地库房准备当天眼科手术需要耗材及药品。突然接到手术室中非方医生请求帮助的电话,事态紧急,他背上插管箱,直冲病房。

走到哪 气管插管箱就带到哪

一个电话随时奔走在抢救的路上

当他到达时,中非方手术间里,一片狼藉,手术台上的病人,歪斜地躺着,全身不停地抽搐着,极度躁动,4位医生正牢牢地按压着他。躁动的病人使得中非医生无法将药物打进他的身体,满地的鲜血,未开启的仪器无不彰显着混乱的场景。

  见状,夏柏喜立即开展紧急救护,打开监护仪,绑上血压计,接上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打开简易制氧机,戴上吸氧面罩,同时简单扼要询问病情。原来这是一位甲状腺手术病人,注射完药物后病人就开始抽搐,意识不清了。

  夏柏喜当即判断,定是药物注射不到位,局部麻药中毒了!物资匮乏的中非手术间里,竟要不到一支注射器,无奈之下,夏柏喜飞奔回到中方手术间,取到备用注射器,及时给病人用上了镇定药。经过一系列的抢救之后,病人的情况总算是稳定了下来,中非方的医生和护士不断地向夏医生表达着感谢之情。病人苏醒后,满眼含泪,紧握着夏柏喜的双手,嘴里一直说着:“Merci!Merci(感谢)!”这一切,令他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抛开任务,就算是单单为了中非的人民,他也将付出全力!

因战后断氧,捐赠的呼吸机无法使用,

现全麻手术均靠手捏呼气球囊完成。

  2  

援非医者胡迎春:

大爱传承 握紧援非接力棒

  6月21日,我与队员们经过长途飞行于到达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在行前教育培训期间,我了解过班吉,也曾无数次设想过班吉的风土人情。而当汽车行驶在班吉的黄泥路上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人震惊不已。强紫外线的阳光,黄泥地上扬起的尘沙弥漫,路旁破败低矮的小屋,光脚没有穿鞋的孩子,随处可见的装甲车和挎着枪的军人,让我不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吗?来这里我能做什么?

转眼间,我来到班吉友谊医院工作已经40多天了,慢慢适应了这边的环境和工作,也有许多事想要与大家分享。这边医疗技术落后,妇女们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来就诊时主诉都是疼痛长达5年、10年之久,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

一天我在诊室坐诊时,来了一位30来岁的妇女。6年前刮宫术,术后每个月反复出现腹痛,没有正常月经,仅仅有少量黏液样分泌物。凭经验,这是一个宫颈管粘连的病人,经过宫颈扩张后应该能够解决问题。而在给她查体时,我却被难住了。因为根本找不到宫颈,阴道穹隆正常形态消失,顶端看见肉芽样赘生物凸出,阴道检查也不能扪及宫颈。如此看来,6年前应该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刮宫,而是有过阴道后穹窿严重的损伤。我在B超下寻找宫颈,看到宫颈不在原来的解剖位置上。与病人的沟通中知道,当地医生也曾试着寻找宫颈,但是无法暴露。为了缓解病人疼痛,当地医生建议行子宫切除术。考虑到患者年轻,我想尽量保留子宫。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与国内的同事探讨方案,最后决定在经期给她做治疗。手术时,顺着那一点点分泌物,分离后穹窿粘连,寻找藏在“深闺”的宫颈,当宫颈最终被暴露,扩张后一点点流出暗红色的血,让我欣喜不已。在这里任何一项操作,都比国内不知道难上多少倍,室内温度高,空调运转不良,没有良好的照明,没有顺手的器械,没有熟练的助手配合。驻中非大使馆陈栋大使的在主题教育党课上说的这样一句话,在平凡中体现不平凡,在坚守中体现一种坚韧。我想,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能为饱受痛苦的非洲人民解决痛苦,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7月1日,中国驻中非大使馆召开庆祝建党98周年暨“七一”党建知识竞赛、升国旗、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驻中非使馆、医疗队、中资机构等6个基层组织30余人参加。活动中,陈栋大使带领2019年全体新发展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组织全体老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第17批援中非医疗队在党建知识竞赛中不负众望获得团体第三名,我个人在此次比赛中答题正确率最高,一站到底坚持最久,荣获“优秀选手”。

我要感谢我们科室里援疆、援非的前辈们,陈秀珍主任、蔡莲莲主任、胡越主任、陈素华主任。她们曾经在更加艰苦的环境中,践行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传承是无价的,如今这根接力棒到了我手里,我一定不辱使命,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圆满完成任务。其中,陈素华主任于2002年至2004年援中非,和我是同一个地方。我与她的交流最多。当遇到困难时,当听到枪响,当看到非洲疫情播报中疫情蔓延时,当心中不安时,她总是第一时间给予我鼓励,赋予我继续坚持的勇气。当年她在中非经历过三次战乱,飞机在医院上方盘旋,屋外硝烟弥漫,子弹打到院子里还冒着烟......

如今在她的描述里,这些曾经的苦难已是云淡风轻,字里行间是对非洲的热爱和对非洲人民的牵挂,对祖国繁荣昌盛、和平发展的期许。我想,我们来过动乱的国度,了解动乱国家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才会对祖国报以更深切的热爱。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来中非40多天,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时刻萦绕于心。这种自豪感督促我在援外工作中,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中国医生,注意一言一行,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解除非洲病人之疾苦。

 3 

儿科主任赵钱雷:

推动亚专科建设,规范传帮带工作

赵钱雷,儿童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干部,援疆期间担任儿一科科主任。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成立于1965年,具有悠久的历史。科室开放床位达140余张,为阿克苏地区最大的综合儿科。为进一步促进“儿童诊疗中心”的建设,2019年7月,儿科正式分为三个片区,他担任儿一科科主任,培养的科室成员被聘为新疆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小儿神经学组委员,逐步推动亚专科发展。

传帮带工作是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规范儿童神经亚专科的传帮带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11章40节,共18万字的《儿童神经常见疾病轻松入门》,作为传帮带教材及儿童神经专业诊疗常规。 

1年来,他参加各种义诊活动10余次,还与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村1组阿木提一家结亲,阿木提家的小孙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在儿科援疆专家的帮助下,一家人从新和县赶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详细检查,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和随访方案,目前小朋友病情平稳,像正常小朋友一样上学,他也与这位维族小亲戚保持着密切联系!

 4 

儿童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梁亚峰:

帮扶成立儿童重症医学科,

打造地区危重症诊疗中心

梁亚峰,儿童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干部,援疆期间担任儿童重症医学科科主任。

为了进一步提升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帮扶组建儿童重症医学科是他援疆的主要任务。经过前期4个月的积极准备和筹建,制定了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科室人员组成、申报医疗设备耗材及规划科室布局,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于2018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这是该地区首个儿科重症监护室,科室的成立填补了阿克苏地区儿童重症学科的空白。

随着PICU的投入使用,医院儿科的诊疗水平和抢救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为进一步打造南疆区域医疗中心和南疆一流的儿童诊治中心,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奠定了基础。科室成立短短7个月,诊治危重患儿近300人,收到锦旗7面,在阿克苏地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口碑。正是因为地区各族人民对他们性命相托的信任,他们勇敢的肩负起阿克苏地区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工作,也有信心做得越来越好。

 5 

泌尿外科科主任余凯远:

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让援疆从“输血”变“造血”

余凯远,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干部,援疆期间担任首席专家,泌尿外科科主任。

“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中,余凯远立志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他带了三名学员,为他们选定了专业方向,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精准指导。通过零距离、手把手的“传帮带”,指导的两名学员已经熟练掌握了此项技术,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目前可以开始独立开展60多例经肾镜取石碎石术,其中2例为无管化经皮肾镜技术,实现泌尿系结石疾病90%以上以微创手术为主。另一位学员已掌握后腹腔镜肾脏切除及肾上腺切除术。

同时,也指导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项,包括经皮肾穿刺活检术、超微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等微创技术。每一个手术的开展都标志受援医院在泌尿系微创技术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员熟练掌握每一项新技术对实现打造适应型、全能型本土化医疗人才队伍具有深远的意义。

医者仁心、不忘初心。一批援外帮扶医疗队员,带着亲人的祝福,带着医者的使命,数次奔赴遥远他乡,以精湛娴熟的诊疗技术和不畏艰险的满腔热血,全心全意为偏远落后地区百姓的眼健康服务,书写着一个个点亮心灯的感人故事,切实弘扬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为实现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向包括援外帮扶医疗队员在内的所有坚韧笃行的医者致敬!

推荐阅读

“利用自己身上的创面做试验”“缺氧,可不能缺了精神”,致敬所有医师!
“辞别年幼的儿子、80岁的父母与珍爱我的丈夫,我开启了援疆之路”,致敬所有医师!
请相信,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致敬所有医师!
温医大获1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她知道自己全身只有眼角膜是完好的”...温医大校友最后一次用自己的方式救治他人!

温州医科大学



来源 | 附属第二医院

责编 | 周琦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素材及线索

投稿邮箱 | wmunews@wmu.edu.cn

官方微博 | 温州医科大学

官方网站 | http://www.wmu.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